2019年1月23日星期三

工作的意义

有人是为了谋生

如果工作只是为了谋生,那么就选择“活少钱多”的事儿去做,在工作中会体现出斤斤计较,消极工作的状态。

还有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看到工作提供的成长机会,从工作中获得技能和经验,人脉资源。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跳板。

我把工作看成一种游戏,比最复杂的网络游戏还复杂N倍的人生游戏。把专业技能、人际关系、心智成长等等都玩出花儿来,玩出朵儿来——玩出乐趣和成绩来,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




2018年9月2日星期日

2018年8月11日星期六

一个抑郁症留学生的自述 — — 我所做的全部努力,不过是为了完成普通的生活

写在前面:这篇文章去年首发在北美留学生日报上,是我用另一个笔名“蝙蝠大人”写的。当时用笔名是觉得抑郁实在不是什么值得称耀的事情。现在虽然情绪仍有波动,但总体来说在控制中,才可以看似轻松地笑谈过去,但当时真的是度秒如年,走着钢丝无人说。
这篇文章三天内破了10w阅读,长尾也非常惊人,前几天我还在豆瓣看到友邻转发(当然没人相信是我写的🙊),累计下来差不多20w阅读量了吧。它对我的影响也很大,第一让我认识到媒体对于价值和信息传播的积极作用,第二发现留学生群体抑郁很普遍但大家都缄口不言,第三写这个话题让我更加关注抑郁症,反过来对这个病症和自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在重新把这篇文章发出来有几个原因,一是身边有个饭友(饭否的朋友)最近抑郁症吃药都控制不住,情况很差,所以才想起重提这个话题。二是最近老有人问我怎么不发文章了,答案是笔者找工作中,每天对着电脑哭,没心思写新文只好拿一篇旧文凑数。你们谁需要data analyst欢迎ping我,新鲜出炉的,很勤奋的那种☺️。
——————好了不罗嗦了,BANG BANG进入正文 ——————
留学生抑郁已经不止一次被提起了,但好像还没有一篇以one on one conversation的形式来谈论这个问题的文章。精神疾病是有很多种类型的,抑郁症是最广为人知也是最被滥用的。人们对抑郁症有很多误解,最常见的一种就是,抑郁常常被认为是“心情不好”,而真正的抑郁是,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很好,可我还是在精神上挣扎着。你问我原因? — — 我也不知道。


笔者一直游走在抑郁症的边缘,情绪非常不稳定,但因为告诉自己“刚来美国还不适应”“慢慢会变好的”,所以也并没有很认真地去思考抑郁症这个问题。后来当我结束了所有final开始度假,却仍然摆脱不了depression的时候,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笔者患的是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也叫做双极性情感疾患,于狂躁期,患者会感到或表现出异常开心、有活力、易怒;于抑郁期,患者会哭泣、缺乏交流、对生命萌生负面看法。也叫做钟摆病,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深入查一下资料。笔者参考了一些资料,但这篇文章会更偏主观,以一个患者的narrative来谈论抑郁症对自己的影响和怎样去克服。


Some “sad facts” about depression:

#1 抑郁是24/7全年无休的,就像是在过膝泥潭里深陷,只要停止一挣扎,你就会被淹没。

Overwhelming是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会用的词,当然并不是所有overwhelming的人都是抑郁症。这个世界要求太多了,我要么躺在床上拒绝面对真实的世界,要么就得爬起来一项一项去战斗which is endless。当我看着别人那样proactive地活跃在朋友圈Facebook,出现在各种群体活动各种party的时候,我看着他们火热的朋友圈留言,心里就一个感受:为什么我不能和他们一样正常地对这些东西食物、某某大人物要来开lecture、各种美国的节日产生兴趣?我的心生病了,可是明天还要上课、开会,还有那么多新的科技和融资,那么多推送要去读,这个世界为什么就不能停一停?


#2 抑郁症患者可能看上去极其正常

笔者平时看起来完全就是一个逗逼。很少有人会把自己抑郁的事实摆出来说,是因为当我实在坚持不住去找朋友talk through的时候,我发现向别人解释本身就是一件很精疲力竭的事情。另外,不犯抑郁的时候我基本上是把自己blocked out的,而当我犯抑郁的时候我去找朋友寻求帮助,长此以往我也会觉得自己是个糟糕的朋友,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总会有照顾你情绪不周全的时候,抑郁症患者又对此特别敏感,我不想成为别人的负担。


#3 别试图去安慰一个抑郁症患者

“我上周也发生了一件无比糟糕的事情,但我并没有让它毁了到我的生活” — — 恭喜你,我羡慕你有这样的能力,你可以像一个正常的人类那样生活。但我就是做不到,如果我可以,我早就去做了,不是吗?正是因为我做不到,所以我才拼命地无声地挣扎着,而你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可能让我觉得自己无能极了。
“多运动,你会感觉好很多的,相信我” — — 请相信我,我定期去gym,我吃健康的食物,我读书、旅行、和朋友聊天……我已经试过了所有可能的办法。但是它们都只是创口贴,只能缓解无法治愈。
“如果我有你的生活,我会感到知足而不是抑郁” — — 如果你完全拥有我的生活,你也会拥有我的抑郁。


笔者患了抑郁症以后,觉得生养我的父母是最有权利知道what’s going on with me的人,于是告知了他们。我妈一个电话就打来了:“我就不懂了,你现在什么都好好的,终于也出国了,假期还可以旅游,你怎么还不高兴呢?上一辈出国打拼的人还要刷盘子,你已经这么幸福了怎么还不满足?遇到困难就去克服,不要老把抑郁症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扣。” — — 看,另外一个抑郁症患者不说出来的原因是,别人总会认为你在装可怜或者找借口。
可以的话,让我们知道你是那个凌晨两点钟都会在的朋友,但不要太pushy。当我们真的撑不下去的时候,我们会reach out to you。那时候,陪我们去公园的长凳上坐一坐,什么也别问,什么也别安慰,静静陪着我们就好。那个“蹲下来陪我做一只蘑菇”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虽然挺鸡汤,但对抑郁症患者来说确实是这个理儿。(蘑菇图太丑,随手拉了张猫图)


#4 我开心不等于我痊愈了,我抑郁也不代表一定要自杀。

“昨天你很开心啊,真正抑郁的人是永远不开心的” — — 抑郁症患者也是普通人,我们也会庆祝生日、聚会(我还能写稿子呢_(:з」∠)_),并从这些活动中感到真诚的快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完全没事了。那只能说明我们暂且赢得了那一天那一刻的战役,但就像#1里说的那样,战争永远在继续,想象一下真实的偶尔双方都歇兵了的战场吧。至于我为什么没有自杀?因为我一直在很努力地让自己好起来啊!


#5 抑郁症不仅仅是不开心或者想自杀,它会影响生活各个方面的performance。

对于留学生来说,我觉得学习的压力、语言文化的不畅、以及过于封闭的留学生小群体,都是抑郁症的温床。笔者之前说了,抑郁症是什么都很好而你还是不开心,不过长期处于压力很大的环境并且封闭自己的话,overwhelming也是可以导致抑郁的。笔者自己的情况是,我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为人处事样样周全?小组讨论我为什么就是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我为什么每次都会拖延?为什么别人可以这么主动而我永远被动?我为何永远让别人失望?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不可以?这些都不是我本身希望看到的,我也知道自己应该去改,可是我就是做,不,到。然后如此恶性循环下去。


另外留学的路确实是很孤独的。一个人在异国生活,因为什么都是一个人,有时候会缺少一个benchmark,担心自己是不是走偏了。要知道当一条路上只有你一个人的时候,你总会质疑自己到底是会找到一个新的帝国还是还是完全走了极端。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所有人都feel comfortable of seeking for help的,有很多人都会选择自己消化。笔者不反对自己消化自己成长,但是千万不要走完全封闭自己的极端,不然情况可能会恶化,抑郁症处理不好还是挺危险的。对于自己所处的境地一定要be mindful,80%可以尽量自己处理,另外20%一定要保证有外界的input,可以是有选择地和别人沟通和交流,也可以是查资料或者看合适的影音书。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点儿抑郁症?哈哈哈 — — 别慌,下面我们来说说怎么办。以下只是笔者一个人的经验,没有和任何人探讨过,不代表权威的治疗方法。真正的治疗还是要去找学校的医生去咨询。

#1 别有病乱投医

美国学校为了防止学生抑郁,一般都有心理咨询室,不要惧怕,它存在就是让你去利用的,和图书馆其实也没啥本质上的区别 — — 说实话你可能还为它交了一部分学费。Instead of随便抓一个人倾诉,不如reach out去跟有着同样经历的同龄人聊天,你会从谈话中发现,原来同为留学生的他们也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困惑,可以听听他们是怎么度过的。一个没有抑郁症常识或者没有身处在你context的人可能会有对你有害的反应,比如指责你或者把你患了抑郁症的事情到处乱说。
另外可以去找找自己附近有没有定期的group session,这样就可以避免打扰到朋友,也有一个理解和包容你的群体。找一些关于抑郁症的资料和文章去读,客观看待抑郁症。我还常常看Humans of New York,虽然很鸡汤但还是很正能量的,让我知道每个人都有很艰难的一段日子,打开自己狭小的格局,“看开一点”会缓解抑郁。

#2 找到你的摄魂怪 — — 抑郁症的trigger

抑郁症都会有一些情感上的trigger,当你做出一些行为的时候,行为导致的后果每每都会让你陷入抑郁的状态,找到这些trigger并且试着去避免它们,是对抗抑郁症的第一步。比如你看到留学生之间的八卦、攀比和抱团就感到心烦,那么就远离聒噪的社交网络,试着过两天没有朋友圈的生活。如果time management不好而导致的学习拖后腿会让你对自己很失望从而frustrated,那么就先别管抑郁症,每天从对抗一个小的拖延症开始。抑郁症可能是一个很ambiguous的东西,但是抑郁症的trigger可以是一个一个实实在在的小事情,找到它们并且逐个tackle down,会对抑郁症有很大的帮助。

#3 不求“被理解”,但求“被接纳”

说实话我并不期待没有患抑郁症的人能够真正理解我们。作为我自己来说,被接纳比被理解要有效得多。抑郁症本来就是很隐晦、很闭塞的一种病,加上留学的圈子常常像是一个人在死水里行走,我藏起自己抑郁的事实,心里是孤独且害怕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得病了,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别人经历着和我一样的痛苦。
找到可以接纳你阴暗情绪的人,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你有相同的感受。我自己会听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张国荣的歌,看村上的小说(不是文艺女青求别吐槽),叔本华的哲学,还有百看不厌的老友记。你可以慢慢去发掘对自己有效的一套系统,每当抑郁症发作的时候,立即去寻求这些你已经建立好的、伸手就能够得到的精神pills,熟悉的东西会让你迅速安静下来。

#4 集中精力做一件简单的事情

集中精力其实就是暂且让你摆脱overwheling的感觉,把所有的压力都暂且丢掉一边,让处于狂躁状态的神经休息一下。心理学上叫“心流”,也叫“精神贯注”。跑步和做器械是很好的办法,因为运动是需要坚持的,跑不动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再坚持跑完这0.5麦,再多做一秒的plank”,所以注意力需要很集中。另外做冥想(不会meditation的话也可以静坐调整呼吸),泡二十分钟的热水澡,找个没人的地方站着晒十分钟太阳,都是笔者自己做过觉得很有效的小事情。
笔者因为自己患了抑郁,也因此改变了看世界的perspective:Don’t judge. You never know what they’re going through. 他人即地狱,自我是一个深渊。不要push yourself too hard,人类本来就很脆弱,人生也从来不是一个easy game.
最后送上我很喜欢的穆旦的一首诗,喜欢的话可以去搜一下完全版:
《冥想》
把生命的突泉捧在我手里,
我只觉得它来得新鲜,
是浓烈的酒,清新的泡沫
注入我的奔波、劳作、冒险。
仿佛前人从未经临的园地
就要展现在我的面前。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Hope all is well.
文 / 鹿君 兼 蝙蝠大人
配乐 / Goldberg Variations, BMV 988: Aria by Glenn Gould
原文链接 / 北美留学生日报首发原文

2018年7月30日星期一

终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昨晚做了一个梦,今天早上读到一片文章让我豁然开朗。

梦见自己随着一大群人去参观一家医院。自己无意间闯进一间手术室。手术室有我们家的卧室那么大。里面成v字型放着两张床。床上躺着两个麻醉了的病人。病人支着腿向两边分开,每个病人旁边都站着一个医生和护士。房间里的人都穿着淡紫色的衣服,灯光也是淡紫色的。房间里的气氛安静,祥和。左边的医生正把病人的肚子打开,在肠子里翻找着什么东西。右边的医生从病人的肛门里抽出一根直肠。只见直肠的头已经长得像菜花是的。这时医生说到,你们看这跟直肠的头都变成这样的了,平时她跟她男朋友肯定经常做那种事,说完做了一个猥琐的动作,引得其他三个人哈哈大笑。笑完这个医生就非常有信心的,不加任何思考的,熟练地帮病人做了切除手术。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我霎那间想开了,我也要做这种,轻松的愉快的,替他人解决问题的工作。不但给别人解决了痛苦,同时也给自己和身边人带来了欢乐。

 早上起来后读了一篇文章: 男人就应该学自己的小弟弟。
第一 :从不外露炫耀;
第二: 关键是时刻硬的起撑的住:
第三: 能培育出接班人;
第四: 善于攻击而又使其感到愉悦 ;
第五: 既能制造摩擦又使大家同感快乐 :第六: 胜利后能谦恭的缩小自己。

总结:低调、有骨气、有能力。。。

这也是我想要的。

2018年7月21日星期六

Hello



https://goo.gl/6D8KbT

2016年7月27日星期三

调音技巧入门

少音响师、调音师面对琳琅满目的音响设备时,往往感到难于操作。现向读者介绍一些调音操作技巧。
   人耳对音色的感觉是比较灵敏的,它能直接判别声音是否逼真。如果对音色处理不好,不但会使声音单调,枯燥乏味,而且还人会使乐器或者演唱产生严重的失真,因此不可忽视音色处理的重要性。对于男声来说,大多数人的声音比较低沉,缺少高音,为提高演唱的清晰度,一般可对3kHz的频率万分进行补偿;对于女声来说,高音又显得过多,声音发“尖”,为使声音宏亮,不至于太刺耳,一般可对400Hz频率成分进行补偿。
如何调节好混响时间
混响通常决定了余音的长短,对声音的色彩和清晰度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男低音演唱时,可将混响时间调得短一些,以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如果是女高音演唱时,可适当延长混响时间,以增加声音的色彩。对于演唱场所来说,如果房间四周墙壁是由木板材料构成的,这时混响时间应调小一些,以免声音模糊不清;反之,如果房间四周墙壁是由木板材料构成的,这时混响时间应调小一些,以名免声音模糊不清;反之,如果房间挂有绒布窗帘等吸声材料,这样的房间应将混响时间调大一些,以免声音干涩。另外,现场观众与听众的多寡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观众的服装也有很大的吸声作用。因此,音响师、调音师可在1~2秒间选择一个感觉适宜的混响时间。
如何调节好直达声和混响声分量的比例
完全直达声而无混响声输出,就不能起到改善和美化声音的作用,因而通常只用于开会发言或朗诵的场合。适当地加大混响声成分的比例,有利于模拟自然混响声,使声音丰满动听,可增加观众、只众的现场立体感。完全混响声而无直达声分量输出,则会使声音产生“染色” 现象,造成严重失真,也就是说,像在浴室,澡堂里听到的声音那样含混不清,行内的人称其为“浴室效应”。因此,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可将该旋钮调在中间位置,即直达声分量与混响声分量比例为1:1,这样,声音不但不会产生失真,又会有一定的混响效果。
如何调节好话筒音量与伴奏音乐之间的比例
    一首好听的歌曲,应该是伴奏音乐占40%,演唱声音占60%,如果演唱者音色不错,可适当减小一些伴奏音乐的分量,以突出演唱者的歌声;如果演唱者对这首歌由的旋律不很熟悉,容易唱走调,合不上拍,为了掩饰这些缺点,这时可适当加大一些伴奏音乐的分量。但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不要把话筒音量过分调大,更不能演唱音量大大高于伴奏音乐。结果显得伴奏音太弱,大部分时间里只听到演唱者的声音,好似一个人在那里清唱,失去了卡拉OK的气氛;但也不能让伴奏音太强,伴音太强,又会“淹没”演唱者的歌声,听上去好像只是一支乐队在演奏乐曲,体会不出演唱者的情趣。
如何调节好伴奏音乐的音调
    伴奏音乐是根据原唱者的声调而调演奏的,它不可适应每一个演唱者的噪音条件,比如有的原唱者的音域比较高,有的原唱者演唱的音区比较低,为了能让伴奏音乐照顾到每一个演唱者的噪音特性,音响师、调音师应对演唱者的声音特性有灵敏的听觉反应。演唱时,先把音调控制放在中间位置,既然不提升,也不下降。一曲开始,如果演唱者合得上调,那就不必去调节;反之,演唱者如感到低音区唱不下去,或者是高音区跟不上来,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传送音调调节到演唱者适应的音区。
    调音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操作过程,它需要调音者有很好的乐感与悟性,需要平时有较高的音乐修养,对现场要有灵敏的听觉反应,这样调出来的声音才能被听众所接受。

混响和延时效果入门

http://dugaosongdudu.lofter.com/post/1cdc82c9_7905ad7


混响和延时效果入门

艾维音响网讯  延时效果又叫延时,是一种对信号的重复的效果,就是我们说的回声,如喂-喂-喂-喂。混响通常是由上百万个的延时组合而成,这些延时效果混合在一起,听起来像声音的尾巴,想象一下你在教堂里或地窖里,你说“喂”时,延音逐渐减弱,听起来并不是不断重复的声音,而只是某种更加华丽的效果,混响就是用于类似这样的情况。
数字效果器中混响和延时效果的生成,是我们采用人为的方法来模拟现实室内声场的自然效果。听众在房间中听到的声音有来自声源的直达声、经房间周围界面多次反射的早期反射声、比直达声晚到 50ms以上的密集的多次反射声(混响声)和比直达声晚到 100ms以上的后期反射声形成的回声。如图 1所示。

室内声场的结构

直达声是声源直接传播到听众的声音,也是听众最先听到的声音。它的贡献是传递声音的信息、提高声音的清晰度、提供声源的方向和声压级的主要来源。直达声声压级的传播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减小 6dΒ,与房间吸声特性无关。
早期反射声又称近次反射声,是声源发出的声音经周围界面(墙壁及天花板、地面)反射 1∽2次后、比直达声晚到 50ms以内的全部反射声都属于早期反射声。它的贡献是提高声压级、提高声音清晰度。确定厅堂的封闭特性。它的传播衰减与反射界面的吸声特性有关。耳朵无法把它与直达声区分。
比直达声晚到 50ms以上的密集的多次反射声都称为混响声。它的贡献是使声场变得均匀、音质丰满,可以帮助人们辨别房间的封闭空间特性(房间容积和空间高度)。但它不包含信息量,对直达声会产生掩蔽效应,降低声音的清晰度。超过 100ms的混响声变成回声。
超过 100ms延时的混响声开始具有回声感觉了。回声可引起巨大的空间感,但同时也严重的影响系统的声音清晰度,见图2。

室内混响的构成
图2 室内混响的构成

数字效果器就是通过改变直达声、早期反射声、混响声、混响时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延时等声场结构参数可在任何场所(包括没有混响声场的室外场所)模拟出你所需要的任何声场效果。请注意,数字混响效果器只能增加原房间的混响时间、混响电平和它们之间的相对延时量,而不能减小原房间中的这些声场参数。
现在大家在录音或演唱时,所有的声音都是靠近话筒来拾音,当播放时就像喇叭在耳朵边上响一样,混响和延时效果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这样的声音靠后一点,那样可以让声音获得深远的感觉,你可以对每个效果设定不同的参数,不同的混响,不同的延时,这样,每部分的声音听起来像真的在不同的空间里一样。
数字效果器里有好多种不同的混响效果,如房间,大厅,大教堂等等。那么人们如何利用数字效果器来实现不同环境下的效果呢?下面介绍下一些主要的参数和作用:
混响的主要参数和它们的作用
首先是干湿比,干信号表示原始信号,湿信号表示混响信号。如果你把混响器加载在辅助母线上时,干湿比可以设成100%,这意味没有任何原始信号从混响效果器里输出,因为原始信号可以从原始输入通道进入主输出,如果把混响效果器以插入方式直接加载到原始输入通道上,可能需要把干湿比调到中间位置,使干湿声各占50%,或者根据需要来设置。
下一个是尺寸(SIZE),尺寸决定你把声音放到多大的房间里面,声音的尾巴要拖延多长时间才会衰减,大房间的时间会很长,如喂。。。。。等。
第三是预延时参数(PREDELAY),预延时参数决定着在原始声发出之后,混响声什么时候开始发出。如果是立即开始混响声,可以把预延时参数调到0,也可以在原始声和混响声之间插入一点时间间隔,比如将预延时参数设置成30毫秒。有很多情况下要我们使用预延时参数:比如为了把原始信号和混响声信号分开,因为有时你为某个声音加入混响就意味着你可能会把这个信号弄的不清楚,听起来更加浑浊。如果稍稍增加预延时效果,则你先听到的是干净的干的原始声音,经过一点点时间后,你听到混响音,于是你会得到两者的完美组合----清楚的原始声音和华丽的混响声。第二个使用预延时参数的原因是为了特殊效果,想象一下,一个军鼓的敲击声直接激起混响,听起来像“PA。。。。”。现在如果你提升预延时参数值,它就会变成“P-AH。。。”先是军鼓的音头,然后才是延长音,这样我们可以听到一个更华丽的效果,深度增加了,立体感增强了,而且听起来更加专业了。好了,这样混响声就能给声音带来更深更远的空间效果。
如果我们对混响信号加上均衡处理,就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混响声。比如对混响声切掉些低频,提升些高频,听一下,是不是有明亮的效果。而减少混响声中的高频信号,声音就暗淡的多。许多人喜欢对较亮的混响实施在较短的混响时间上,而暗淡的混响则用在较长的混响时间上,也许是因为亮泽的高频信号拖延太长的时间很难被人接受。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延时的参数:
首先是要设定的是延时时间(DELAY),也就是重复声什么时间开始,是紧接着原始声信号,还是有一点滞后,你可以基于毫秒单位来设置。
第二是设置回馈(FEEDBACK) ,回馈决定了你将得到多少次的重复声,如我们把回馈调小,可能只有一次重复声,而调大该值,则可以得到无数的重复声。
第三我们可以让延时声发生一些改变,例如可以加入均衡器,对一个声音在大约1.6-1.7KHZ附近加一个提升,这将使声音听起来像电话效果,而这仅仅对于延时效果声而不是原始声,整个效果听起来是绛紫的,非常特别。还可以对它调制一下,添加一些温暖的效果。
还有,我们可以对一个信号设置不止一个延时效果声,使它们使用不同的延时时间,我们把第一个延时效果声放到左声道,而把第二个延时效果声放到右声道,并且来回放置几次,这样你可以得到更宽敞的感觉,声场变得更大了。
一般情况我们仅把延时效果加在最后的重音上,那样可以减少演唱句子中的含糊不清的效果,保持声音的干净,而在结束音上获得一个非常好的延长效果,人们还常常仅在副歌的时候才加延时效果效果,这种方式适合于有许多长音的副歌部分,听起来好像叠加了一轨人声,使声音获得激励过的效果。另外人们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把延时效果加载到混响上,延时效果声变得更加不清楚,那样混响声会变得更长,听起来声音富有湿润的感觉。
好了,让我们在效果器上来尝试使用这些声场效果和特殊声音效果吧,您一定会感受到令人惊喜的声音效果。